《现代交通事故伤救治》徐如祥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内容简介:
《现代交通事故伤救治》是交通事故伤救治的专著,由50余位从事临床创伤学研究的专家共同完成,书中就当前交通事故伤救治相关的热点问题、研究重点、救治难点、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做了较全面的论述。全书共43章,内容包括交通事故伤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颅脑、脊柱脊髓、四肢、胸部、腹部、泌尿及生殖器、颌面部等重要器官损伤院前及院中救治的新策略,反映了当前国内外交通伤救治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
《现代交通事故伤救治》可供从事创伤救治的各临床学科的医护人员、研究生、医学生和相关创伤基础研究的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徐如祥,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院长、北京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神经医学杂志》总编辑。荣获第二届中国中青年科技之星、第三届中国医师奖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神经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动作30余年,擅长脑损伤基础与临床救治、脑肿瘤、脑血管病和脑功能性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等。先后担任原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所带领的学科在医、教、研方面全面发展,被评为国家或军队重点学科(专科)。共承担国家、军队和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科研基金资助7000余万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10余项。招收培养博士后19名,博士生81名,硕士生49名。
近年来,在国家、军队及省、市级科研基金课题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全国70余家医院,重点开展了颅脑及脊髓交通伤救治与急救器材研发,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合作研制多种小型便携式急救仪器和器材,获得专利多项。并指导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开展了脑、脊髓损伤与神经功能修复的基础与临床治疗研究,在国际专业学术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5部。
目录:
第1章交通事故伤救治进展
第一节交通事故伤救治的历史回顾
一、交通事故伤的概念
二、国际交通医学发展
三、中国交通医学的发展
第二节交通伤急救医学发展的现状
一、交通事故伤的伤亡特点
二、院前急救
三、急诊科救治
四、专科救治
五、ICU深切救治
第三节交通事故伤救治存在问题与展望
一、交通事故伤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
二、交通伤研究的发展方向
第2章交通事故伤的临床特点
第一节影响交通事故伤的相关因素
一、暴露于道路交通伤场所的因素
二、事故前的相关因素
三、事故中的相关因素
四、事故后的相关因素
第二节不同类型交通事故伤的致伤特点
一、原发性致伤因素
二、继发性致伤因素
第三节人体不同部位交通事故伤的致伤特点
一、头颅
二、颌面部
三、颈部
四、胸部
五、腹部
六、脊柱
七、骨盆
八、四肢
第四节多发伤的致伤特点
一、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二、交通事故多发伤的诊断
三、交通事故多发伤的救治原则
第3章交通事故伤现场救护与组织
第一节伤员现场紧急医疗救护的组织
一、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二、阶梯救治模式
三、交通伤紧急医疗救护与治疗组织
第二节伤员现场医疗救护的实施方案
一、群体性交通事故伤害现场急救
二、伤员现场救护实施办法
第三节伤员的转运与分流
一、伤员分流和转运原则
二、伤员运送
三、伤员后送的禁忌证
第4章交通事故伤现场急救技术
第一节心肺复苏技术
一、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
二、心肺复苏操作技术
第二节通气
一、通气障碍伤员的现场救护
二、通气障碍伤员急救手术适应证
三、通气障碍伤员的现场紧急救护流程
第三节止血
一、出血分类
二、止血方法
三、伤员失血表现和失血量的初步判断
四、创伤性低血容量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第四节包扎
一、常用的包扎材料
二、常用的包扎方法
第五节固定
一、骨折的判断
二、常用固定方法
三、临时固定的选择
第六节搬运
一、伤员搬运目的
二、搬运方法
第5章创伤性休克的救治
第一节交通事故伤与休克
一、休克是创伤常见病理改变
二、休克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二节休克的病理生理
一、内分泌及激素的反应
二、微循环的紊乱
三、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四、休克与炎症反应
五、休克对脏器的损害作用
第三节休克的临床表现和判定
一、休克的分类
二、临床表现
三、创伤性休克严重程度的估计
四、创伤性休克的监测
第四节创伤性休克的救治
一、早期复苏的紧急处理
二、液体复苏
三、初期扩容的原则和方法
四、通气与氧合
五、纠正酸中毒
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七、抗休克裤的使用
八、紧急情况下急诊科或现场急救手术
九、大量快速扩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十、扩容复苏的不同反应及其意义
第6章创伤后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
第一节交通事故伤现场心肺复苏
一、病情评估与启动医疗急救
二、基础生命支持
三、心肺复苏效果判定
第二节心跳呼吸骤停的病理生理
一、心肺复苏的发展
二、心肺复苏的目的和作用机制
三、心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四、心肺复苏新进展
第三节心肺复苏后生命支持
一、维持自主循环稳定
二、呼吸功能支持
三、其他脏器功能的支持
第四节心肺复苏后脑保护治疗
一、全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变化
二、脑复苏后脑保护策略
第7章严重创伤与酸碱平衡
第一节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机制
一、代谢改变
二、pH调节
第二节临床常用酸碱平衡指标
一、pH和H+浓度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三、动脉血氧分压
四、动脉血氧饱和度
五、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六、缓冲碱
七、碱剩余
八、阴离子间隙
第三节常见酸碱平衡紊乱
一、单纯性酸碱失衡
二、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节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一、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二、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第五节严重创伤后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
一、单纯性酸碱失衡的治疗
二、混合性酸碱失衡的治疗
第8章严重创伤与水电解质平衡
第一节创伤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一、创伤后应激反应
二、创伤后代谢改变
第二节正常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与调节
一、体液中主要的电解质
二、水、钠的平衡与调节
三、钾的平衡与调节
四、钙、磷的平衡与调节
五、镁的平衡与调节
第三节严重创伤致水电解质失衡的判断
一、水钠代谢障碍的判断
二、钾代谢障碍的判断
三、钙、磷代谢障碍的判断
四、镁代谢障碍的判断
……
第9章急危重症伤员的监护与深切救治
第10章创伤性脑肿胀与脑水肿
第11章创伤后急性肝衰竭
第12章创伤后急性肾衰竭的救治
第13章创伤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
第14章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15章严重创伤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第16章急性创伤后严重肺部感染救治
第17章急性创伤后颅内感染的救治
第18章严重创伤后的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第19章颅脑交通伤的救治
第20章胸部交通伤的救治
第21章腹部交通伤的救治
第22章泌尿及生殖系交通伤救治
第23章脊柱脊髓交通伤的救治
第24章骨盆骨折的救治
第25章四肢骨折的救治
第26章周围神经损伤的救治
第27章断肢与断指再植
第28章皮肤撕脱伤的救治
第29章挤压伤及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救治
第30章复合伤的救治
第31章血管创伤的处理
第32章烧伤的救治
第33章耳鼻咽喉及颈部创伤的救治
第34章眼部创伤的救治
第35章口腔及颌面部创伤的救治
第36章儿童交通事故伤的救治
第37章老年人交通事故伤的救治
第38章孕妇交通事故伤的救治
第39章交通事故伤病人的高压氧治疗
第40章交通事故伤的营养支持治疗
第41章交通事故心理伤害与干预
第42章交通事故伤的康复治疗
第43章交通事故伤病人的护理
附录
索引
《现代交通事故伤救治》是交通事故伤救治的专著,由50余位从事临床创伤学研究的专家共同完成,书中就当前交通事故伤救治相关的热点问题、研究重点、救治难点、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做了较全面的论述。全书共43章,内容包括交通事故伤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颅脑、脊柱脊髓、四肢、胸部、腹部、泌尿及生殖器、颌面部等重要器官损伤院前及院中救治的新策略,反映了当前国内外交通伤救治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
《现代交通事故伤救治》可供从事创伤救治的各临床学科的医护人员、研究生、医学生和相关创伤基础研究的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徐如祥,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院长、北京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神经医学杂志》总编辑。荣获第二届中国中青年科技之星、第三届中国医师奖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神经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动作30余年,擅长脑损伤基础与临床救治、脑肿瘤、脑血管病和脑功能性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等。先后担任原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所带领的学科在医、教、研方面全面发展,被评为国家或军队重点学科(专科)。共承担国家、军队和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科研基金资助7000余万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10余项。招收培养博士后19名,博士生81名,硕士生49名。
近年来,在国家、军队及省、市级科研基金课题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全国70余家医院,重点开展了颅脑及脊髓交通伤救治与急救器材研发,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合作研制多种小型便携式急救仪器和器材,获得专利多项。并指导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开展了脑、脊髓损伤与神经功能修复的基础与临床治疗研究,在国际专业学术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5部。
目录:
第1章交通事故伤救治进展
第一节交通事故伤救治的历史回顾
一、交通事故伤的概念
二、国际交通医学发展
三、中国交通医学的发展
第二节交通伤急救医学发展的现状
一、交通事故伤的伤亡特点
二、院前急救
三、急诊科救治
四、专科救治
五、ICU深切救治
第三节交通事故伤救治存在问题与展望
一、交通事故伤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
二、交通伤研究的发展方向
第2章交通事故伤的临床特点
第一节影响交通事故伤的相关因素
一、暴露于道路交通伤场所的因素
二、事故前的相关因素
三、事故中的相关因素
四、事故后的相关因素
第二节不同类型交通事故伤的致伤特点
一、原发性致伤因素
二、继发性致伤因素
第三节人体不同部位交通事故伤的致伤特点
一、头颅
二、颌面部
三、颈部
四、胸部
五、腹部
六、脊柱
七、骨盆
八、四肢
第四节多发伤的致伤特点
一、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二、交通事故多发伤的诊断
三、交通事故多发伤的救治原则
第3章交通事故伤现场救护与组织
第一节伤员现场紧急医疗救护的组织
一、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二、阶梯救治模式
三、交通伤紧急医疗救护与治疗组织
第二节伤员现场医疗救护的实施方案
一、群体性交通事故伤害现场急救
二、伤员现场救护实施办法
第三节伤员的转运与分流
一、伤员分流和转运原则
二、伤员运送
三、伤员后送的禁忌证
第4章交通事故伤现场急救技术
第一节心肺复苏技术
一、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
二、心肺复苏操作技术
第二节通气
一、通气障碍伤员的现场救护
二、通气障碍伤员急救手术适应证
三、通气障碍伤员的现场紧急救护流程
第三节止血
一、出血分类
二、止血方法
三、伤员失血表现和失血量的初步判断
四、创伤性低血容量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第四节包扎
一、常用的包扎材料
二、常用的包扎方法
第五节固定
一、骨折的判断
二、常用固定方法
三、临时固定的选择
第六节搬运
一、伤员搬运目的
二、搬运方法
第5章创伤性休克的救治
第一节交通事故伤与休克
一、休克是创伤常见病理改变
二、休克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二节休克的病理生理
一、内分泌及激素的反应
二、微循环的紊乱
三、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四、休克与炎症反应
五、休克对脏器的损害作用
第三节休克的临床表现和判定
一、休克的分类
二、临床表现
三、创伤性休克严重程度的估计
四、创伤性休克的监测
第四节创伤性休克的救治
一、早期复苏的紧急处理
二、液体复苏
三、初期扩容的原则和方法
四、通气与氧合
五、纠正酸中毒
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七、抗休克裤的使用
八、紧急情况下急诊科或现场急救手术
九、大量快速扩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十、扩容复苏的不同反应及其意义
第6章创伤后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
第一节交通事故伤现场心肺复苏
一、病情评估与启动医疗急救
二、基础生命支持
三、心肺复苏效果判定
第二节心跳呼吸骤停的病理生理
一、心肺复苏的发展
二、心肺复苏的目的和作用机制
三、心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四、心肺复苏新进展
第三节心肺复苏后生命支持
一、维持自主循环稳定
二、呼吸功能支持
三、其他脏器功能的支持
第四节心肺复苏后脑保护治疗
一、全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变化
二、脑复苏后脑保护策略
第7章严重创伤与酸碱平衡
第一节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机制
一、代谢改变
二、pH调节
第二节临床常用酸碱平衡指标
一、pH和H+浓度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三、动脉血氧分压
四、动脉血氧饱和度
五、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六、缓冲碱
七、碱剩余
八、阴离子间隙
第三节常见酸碱平衡紊乱
一、单纯性酸碱失衡
二、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节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一、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二、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第五节严重创伤后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
一、单纯性酸碱失衡的治疗
二、混合性酸碱失衡的治疗
第8章严重创伤与水电解质平衡
第一节创伤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一、创伤后应激反应
二、创伤后代谢改变
第二节正常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与调节
一、体液中主要的电解质
二、水、钠的平衡与调节
三、钾的平衡与调节
四、钙、磷的平衡与调节
五、镁的平衡与调节
第三节严重创伤致水电解质失衡的判断
一、水钠代谢障碍的判断
二、钾代谢障碍的判断
三、钙、磷代谢障碍的判断
四、镁代谢障碍的判断
……
第9章急危重症伤员的监护与深切救治
第10章创伤性脑肿胀与脑水肿
第11章创伤后急性肝衰竭
第12章创伤后急性肾衰竭的救治
第13章创伤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
第14章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15章严重创伤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第16章急性创伤后严重肺部感染救治
第17章急性创伤后颅内感染的救治
第18章严重创伤后的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第19章颅脑交通伤的救治
第20章胸部交通伤的救治
第21章腹部交通伤的救治
第22章泌尿及生殖系交通伤救治
第23章脊柱脊髓交通伤的救治
第24章骨盆骨折的救治
第25章四肢骨折的救治
第26章周围神经损伤的救治
第27章断肢与断指再植
第28章皮肤撕脱伤的救治
第29章挤压伤及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救治
第30章复合伤的救治
第31章血管创伤的处理
第32章烧伤的救治
第33章耳鼻咽喉及颈部创伤的救治
第34章眼部创伤的救治
第35章口腔及颌面部创伤的救治
第36章儿童交通事故伤的救治
第37章老年人交通事故伤的救治
第38章孕妇交通事故伤的救治
第39章交通事故伤病人的高压氧治疗
第40章交通事故伤的营养支持治疗
第41章交通事故心理伤害与干预
第42章交通事故伤的康复治疗
第43章交通事故伤病人的护理
附录
索引
相关下载资源
本书提供多种格式的下载资源(PDF/EPUB/MOBI/AZW3/TXT),点击下方按钮获取下载链接